为切实做好掇刀区高素质农民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训工作,加快构建信息化生产新型农民队伍,现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围绕全面推
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目标,培养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队伍,为湖北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坚实人才保障。
二、主要任务
2022年,依托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主要面向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种养大户、农村实用人才、农机操作手、小微农企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带头人开展示范性培训。开设1个班,培训人数60人。
三、培训时间和地点
培训时间:2022年7月20日-2022年8月3日,共15天线下培训。
培训地点:荆门市掇刀区三农职业农民学校(团林镇荆沙大道268号恒创农业科技公司院内)。
四、培训对象
(一)申报条件:年龄在16-60周岁(贫困村学员或其他个别特殊人员年龄适当放宽到65岁以下),具有一定文化基础和学习能力的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种养大户、农村实用人才、农机操作手、小微农企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带头人等。
(二)申报方式:采取个人申报、农业企业和培训机构联合推荐等方式报名,学员所在镇农业服务中心负责资格审核。
(三)遴选确定:根据各镇发展实际,结合培训规模,围绕生产经营状况、参训积极性、示范带动作用等方面明确基本条件,力求培育对象精准化。
五、培训模式
培训模式:此次培训采用线下方式。
课程包含集中理论学习7天,现场实操教学3天,农机驾考考试2天,外出参观学习2天,结业考试和结业典礼1天。让学员能够随时随地按需学习,自由地调整学习内容,更加贴近农业生产生活需求。
六、培训内容
根据《湖北省2022年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方案》和广大农民朋友的强烈要求,结合本区以“机械化生产+综合农事服务”为主攻方向,注重应用性,体现精准性,提高实效性,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举,科学安排培训课程,努力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重点培训以下内容:
(一)综合课:重点培训现代农业生产经营、职业农民素养、涉农政策法规、党史学习教育、防灾减灾专业知识、农业生态环保等方面的内容。
(二)专题课:重点培训农业生产经营、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农机农艺融合、农机使用与维修。
(三)外出参观学习:挑选出一家生产经营状况良好、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农民合作社或者经营情况良好的家庭农场进行实地考察和学习。
六、培训组织
统一采集信息,统一制定培训方案,统一培训标准和要求。采取“锁定对象、系统培训、跟踪服务、配套扶持”的程序,组织开展培训。
(一)明确责任分工。
培训由荆门市掇刀区三农职业农民学校组织实施,按照有关规定落实具体培训、管理、跟踪服务、政策扶持和绩效考核,并对培训对象跟踪服务。
(二)合理安排师资和教材。
根据培训要求和当地实际,聘请理论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的师资进行授课,也可安排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农民企业技术人员和农民合作社技术骨干、有丰富经验的土专家进行讲解。原则上,80%以上的老师要具有实践经验的技工或者中级以上职称。要加强农业化教育培训师资和培训材料的建设和管理。鼓励各地结合实际,从《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推荐教材目录》或省级开发的系列精品教材中选取培训教材。
(三)规范实施培训。
综合考虑实际情况,采取“分段式、重实训、体验式”教学模式,按照集中理论培训、实践技能培训、考试考核、跟踪服务的程序开展培训。原则上,各类培训理论授课时间不超过40%,实践教学时间不少于30%,研讨、交流、考核时间占30%左右。培训要符合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要求,灵活运用课堂讲授与现场观摩相结合、理论讲解与实际操作相结合、集中培训与个别指导相结合、问题分析与交流研讨相结合的方式,并按规定对学员进行考试考核。
(四)强化跟踪服务。
要利用现代化、信息化手段,提供在线教育培训、信息推送、沟通交流服务。要建立跟踪服务长效机制,依托农业推广体系等公益社会化服务资源,为培训对象开展经常性的技术知识更新、指导和服务。
七、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明确分工,专人负责,根据培训方案,明确目标任务、主要内容、进度安排、教材和师资、保障措施和监督考核,确保任务落实到位。
(二)加强经费管理。
规范项目实施,严格资金使用范围,加强资金使用监督管理,确保资金专款专用。
(三)加强培训监督和管理考核。
规范建档立案,确保培训内容、过程、对象、效果有据可查,可追溯、可评估、可考核。
(四)注重总结宣传。
及时总结宣传培训典型经验、典型做法和典型模式,充分利用互联网、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媒体,加大宣传报道力度,相关信息及时上传上级单位网站,努力营造有利于高素质农民培育培训的良好社会氛围。
荆门市掇刀区三农职业农民学校
2022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