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420803732715159A/2024-01023 信息分类: 主动公开
发布机构: 高新区(掇刀区)人民政府 生成日期: 2024-06-06
文 号: 有 效 性: 有效

【高素质农民培训】2024年荆门市掇刀区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方案

发布日期:2024-06-06 16:03信息来源:掇刀区农业农村局

根据省农业农村厅办公室关于印发《湖北省2024年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方案》的通知(鄂农办发〔2024〕28号)文件精神和2024年全省十大民生项目实施有关要求,为做好掇刀区2024年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现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高素质农民教育培训的一系列部署要求,聚焦实施强县工程、全省十大重点农业产业链建设、全市“六个一”工程,坚持需求导向、产业主线、分层实施、全程培育;坚持生产技术技能、产业发展能力、农民素质素养协同提升;坚持农民教育培训服务农民、服务产业、服务乡村,培养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队伍,为掇刀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坚实人才保障。

二、目标任务

2024年,我区培育高素质农民不少于300人,培训类别重点是专业生产型和技能服务型人才,主要针对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种养大户、农村实用人才、农机操作手、小微农企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带头人开展示范性培训。

三、培训计划

2024年度培训任务300人,拟开设5个高素质农民培育培训班。

(一)技能服务型

1.高素质农民(红色头雁)培训班(66人)。由区委组织部和区农业农村局牵头组织,培训机构具体承办。围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深化共同缔造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产业振兴、粮食安全、惠农政策、“三资管理”,培训方式包含理论授课、实践指导、外出观摩学习、学员交流学习、理论&实操考试考核等,培训时间共计7天或56个学时,补助标准人均2000元。

2.高素质农民(农机手)培训班(60人)。由区农机发展中心牵头组织,培训机构具体承办。围绕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带头人和在村组有一定影响力的农机操作手等人员开展培训。重点开展无人机操作技能、装配检修、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合作社管理等专业知识培训及农机驾驶证考试。培训方式包含理论授课、实践指导、外出观摩学习、学员外地交流学习、理论与实操考试考核等培训时间共计7天或56个学时,补助标准人均2000元。

(二)专业生产型

1.高素质农民(果蔬种植)培训班(60人)。由区农业农村局种植业股、区农技推广中心牵头组织,培训机构具体承办。围绕果蔬种植大户、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农村果蔬实用人才等人员开展培训。重点开设果蔬栽培、绿色防控等技术课程。培训方式包含理论授课和实践指导、外出观摩学习、理论&实操考试考核等,培训时间共计7天或56个学时,补助标准人均2000元。

2.高素质农民(水产养殖)培训班(60人)。由区水产发展中心牵头组织,培训机构具体承办。围绕水产养殖大户、养殖合作社、养殖企业等人员开展培训。重点开设小龙虾养殖、水产健康养殖、养殖尾水治理、设施渔业建设技术课程。培训方式包含理论授课和实践指导、外出观摩学习、理论&实操考试考核等,培训时间共计7天或56个学时,补助标准人均2000元。

3.高素质农民(农业产业)培训班(54人)。由区农业农村局产业信息化股牵头组织,培训机构具体承办。围绕省市龙头企业、种养专业大户、规模种养合作社等人员开展培训。重点培养农业产业链骨干、农业经理人(农村电商人才)、特色产业带头人,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培训方式包含理论授课和实践指导、外出观摩学习、理论&实操考试考核等,培训时间共计7天或56个学时,补助标准人均2000元。

四、培训对象

(一)申报条件:年龄在16-60周岁(贫困村学员或其他个别特殊人员年龄适当放宽到65岁以下),具有一定文化基础和学习能力的农村种养大户、农村实用人才和农机操作手,有一定产业规模、生产经营效益较好,且示范带动能力较强的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小微农企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带头人等,优先选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和“三类对象”参加培训。

(二)申报方式:采取个人申报、农业企业、行业部门和培训机构联合推荐等方式报名,参训学员由区行业主管部门负责资格审核。

(三)遴选确定:根据发展实际,结合培训规模,围绕生产经营状况、参训积极性、示范带动作用等方面明确基本条件,力求培育对象精准化。

五、培训机构

承担培训任务的机构或单位必须在省农业农村厅备案,区农业农村局从库中指定或购买服务的方式确定。

六、培训内容

根据《湖北省2024年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方案》和广大农民朋友及合作社带头人培训要求,推进乡村振兴,培育乡村农业人才,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举,科学安排培训课程,努力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重点培训以下内容:

(一)综合课:重点培训现代农业生产经营、职业农民素养、涉农政策法规、农业生态环保、党的光辉历史等方面的讲课。

(二)专修课:重点培训农业生产信息化、智能化,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农机农艺融合,农机使用与维修,畜牧渔业机械化养殖,水稻、油菜、果蔬等作物高效种植技术等知识。

七、培训组织

2024年高素质农民培育培训将由培训机构全程负责实施,区农业农村局联合各牵头组织单位进行监管。培训学校将统一采集信息,统一制定培训方案,统一培训标准和要求。采取“锁定对象、系统培训、跟踪服务、配套扶持”的程序,组织开展培训。

(一)明确责任分工。培训由学校组织实施,按照有关规定落实具体培训、管理、跟踪服务、政策扶持和绩效考核,并对培训对象跟踪服务。

(二)合理安排师资。根据培训要求和当地实际,聘请理论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的师资进行授课,可安排农业经营管理专家或农艺技术人员授课,也可安排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农民讲师、农民企业技术人员、农民合作社技术骨干、熟练农机手讲解。原则上,80%以上的老师要具有实践经验的技工或者中级以上职称。要加强农民素质化教育培训师资和培训材料的建设和管理。鼓励各地结合实际,从《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推荐教材目录》或省级开发的系列精品教材中选取培训教材。

(三)规范实施培训。综合考虑实际情况,采取“分段式、重实训、体验式”教学模式,按照集中理论培训、实践技能培训、考试考核、跟踪服务的程序开展培训。原则上,各类培训理论授课时间不超过40%,实践教学时间不少于30%,研讨、交流、考核时间占30%左右。培训要符合农业化生产特点和农业机生产经营要求,灵活运用课堂讲授与现场观摩相结合、理论讲解与实际操作相结合、集中培训与个别指导相结合、问题分析与交流研讨相结合的方式,并按规定对学员进行考试考核。

(四)规范教学管理。

1.落实行政主管部门第一课制度。负责人要到班讲解培训政策,核实学员情况,听取学员意见。

2.落实开班计划申请制度。局农村社会事业促进股根据省农业农村厅下达的计划任务,统筹制定培训计划,并组织业务知识培训。班级开班计划(含课程安排和资金预算)及开班申请,由培训机构报局农村社会事业促进股审核签字后,报分管领导审批,经审批同意后,方可开班。未经批准,培训机构不得随意变更实施计划。

3.落实“一班一案”制度。实行实名制管理、小班教学,培育机构要建立规范的班级管理制度,统一规范班级管理,建立跟踪服务机制,对教学情况及参训人员出勤、学习、实训情况等进行详细的记录,建立培训台帐。培训机构负责人对培训班台账的真实性负责。

4.落实在线评估制度。培训班开班时,要实现培训班次和学员信息100%上网;培训班结业前,要组织学员开展在线评价,学员在线评价和满意度均不低于90%。培训机构、师资、教材等信息要及时上网,提高培训的规范性。

5.落实培训效果考核制度,要对学员课堂表现、学习任务完成、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掌握情况进行测评,合格者发放培训证书。加大培训效果第三方评价,推动培训证书+技能等级证书相结合,鼓励组织学员参加农民职称评定、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提高培训有用性、实效性。

(五)强化跟踪服务。要利用现代化、信息化手段,提供在线教育培训、信息推送、沟通交流服务。要建立跟踪服务长效机制,依托农业推广体系等公益社会化服务资源,为培训对象开展经常性的技术知识更新、指导和服务。

八、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分工,专人负责,迅速摸清当地农民合作社底数,农业种、养殖大户底数,农业经营管理等并建立信息档案。择优确定培育对象,明确目标任务,实时指导进度,实时监督考核,确保培训任务高质高效完成。

(二)加强经费管理。2024年高素质农民培育培训按照“钱随事走”原则规范项目实施,严格资金使用范围,加强资金使用监督管理,确保资金专款专用。培训经费主要包括:教材费、教师费(包含授课费、生活费、交通费)、参训学员费用(包含食宿、参观交流交通费、实训耗材费、培训期间意外伤害保险费、防疫耗材费、结业证书费)、线上培训费及其它费用(包含场租、宣传发动、档案整理、资料印刷、信息化手段等)。

(三)密切配合协作。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合作意识和一盘棋思想,切实加强各部门的配合协作,提早主动进行沟通对接,同时做好学员信息采集报送和培训后认定管理、跟踪服务、政策扶持以及整体考核管理工作,逐步建立规范有序有效的培训工作运行机制。

(四)实施班级管理。高素质农民培育班实行班级管理,要以培训班为单位规范建档立案,做到“一班一案”。每期培训班开班前,培训学校要将开班时间、地点、课程设置、授课教师、培训申请及教学计划上报到区农业农村局,批复后方可开班;同时,对培训工作全程监管和“云上智农”APP满意度测评;培训班配置一名专职班主任,负责培训教学、实训实践、日常管理及后续跟踪服务等工作;成立班委会,加强学员自我管理和交流学习;按班建立规范统一,填写完整、内容真实的培育全过程资料档案。确保培训内容、过程、对象、效果有据可查,可追溯、可评估、可考核。

(五)实施考试考核。通过过程性评估、结果性评估和实践技能考评相结合方式,对合格者颁发培训证书。

(六)做好跟踪服务。全方面做好培育工作,巩固培育效果,专门制定后期跟踪服务方案。依托培训班建立的QQ群、微信群,安排专家开展技术指导和信息、政策宣传,促进学员和部门之间互动交流,帮忙学员解决农业生产中遇到的问题。

(七)验收资金拨付。考核验收采取机构总结、区级验收的办法进行。培育机构要从培育计划、培训时间、培育环节、培育效果、培育资金的使用等方面进行全面总结,撰写总结报告,健全档案,申请主管部门验收;区农业农村主管部门要对任务完成、教师选聘、教材发放、培训时间及培训内容落实、培训效果、学员信息上报、档案建设、资金使用、培训宣传等情况进行全面验收。待验收合格后按规定流程进行资金拨付。

(八)注重总结宣传。充分利用互联网、广播电视、报刊杂志、微信公众号和信息平台等,总结和宣传好的做法、效果,努力营造有利于高素质农民培育培训良好社会氛围。





打印 关闭